首页 > 男性不育 > 精索静脉曲张
精索静脉曲张的病因是什么?要怎么诊断和治疗
2017-07-14 15:09:52
  精索静脉曲张的病因是什么?要怎么诊断和治疗?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可占男性人群 的10%-15%,以左侧居多,双侧受累者约50%-60%,一般临床症状很轻甚至无症状,但因其可 能影响精子的生成和发育,近年来比较受重视。精索静脉曲张是人类特有的疾病,其他动物 罕见,这可能是因为人类直立生活,由于重力原因使精索静脉曲张。那么,精索静脉曲张的 病因是什么?要怎么诊断和治疗?接下来一起看看中山东方男科医院专家的详细介绍。每个人的致病原因和病情程度不同,治疗方法也不同,建议花几钟时间咨询专家
 
  精索静脉曲张的病因:
 
  (一)解剖因素:睾丸和附睾的血液经精索静脉回流,精索静脉可分为三组,他们在外环 处有侧枝循环互相交通。
 
  后组:精索外静脉→腹壁下静脉→股静脉→髂外静脉。
 
  中组:输精管静脉→膀胱上静脉→髂内静脉。
 
  前组:精索内静脉:睾丸、附睾的静脉主要通过精索蔓状静脉丛回流,静脉丛在腹股沟 管内合并为2~4条静脉,穿过内环至腹膜后合成一条静脉,称为精索内静脉。右侧精索内静 脉向上斜行进入下腔静脉;左侧呈直角进入左肾静脉。精索静脉曲张多见于左侧的原因是:>>>中山治阳痿的费用
 
  1、左精索内静脉长,呈直角进入肾静脉,血流受到一定阻力。左肾静脉附近的左精索内 静脉无瓣膜,因此血液容易倒流。
 
  2、左精索内静脉位于乙状结肠之后,易受肠内粪便的压迫,影响血液回流。


你是否也在受此病的困扰?点击问问专家
 
  (二)生理因素:青壮年性机能较旺盛,阴囊内容物血液供应旺盛。所以有些精索静脉曲 张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。另外,有效站立,增加腹压也是发病困素。
 
  (三)其它因素:腹膜后肿瘤、肾肿瘤、肾积水等压迫精索内静脉可引起症状性或继发性 精索静脉曲张。原发者平卧时很快消失,继发者常不消失或消失很慢。
 
  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
 
  (一)临床表现:
 
  1。病人可有效无症状,仅在查体时发现。
 
  2。患侧阴囊或睾丸有坠胀感或坠痛,阴囊肿大,站立时患侧阴囊及睾丸低于健侧,阴囊 表面可见扩张、迂曲之静脉。摸之有蚯蚓团状软性包块,平卧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。
 
  3。病人可有神经衰弱症状,如头痛、乏力、神经过敏等。有的病人有性功能障碍。
 
  4。精索静脉曲张有时可影响生育。精索静脉曲张者9%有不育,男性不育者有39%是精索 静脉曲张引起的。严重者可引起睾丸萎缩。期原因是患侧阴囊内温度升高并反射至对侧、使 精原细胞退化、萎缩、精子数减少;或是由于左肾上腺分泌的五羟色胺或类固醇经左精索内静 脉返流入睾丸,引起精子数减少。您有类似症状吗?不妨点击此处咨询男科专家。
 
  (二)检查:对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应注意检查腹部、应作静脉肾盂造影排除肾脏肿瘤。 临床上可将精索静脉曲张分为三度:
 
  一度(轻度):站立时看不到阴囊皮肤有曲张静脉突出,但可摸到阴囊内曲张之静脉,平 卧时曲张之静脉很快消失。
 
  二度(中度):站立时可看到阴囊上有扩张的静脉突出,可摸到阴囊内有较明显的曲张之 静脉,平卧时包块逐渐消失。
 
  三度(重度):阴囊表面有明显的粗大血管,阴囊内有明显的蚯蚓状扩张的静脉,静脉壁 肥厚变硬;平卧时消失缓慢。

 
  精索静脉曲张治疗
 
  无症状的轻度精索静脉曲张不需治疗。
 
  非手术治疗:较度精索静脉曲张或伴有神经衰弱者可托阴囊、冷敷等。
 
  手术治疗:较重的精索静脉曲张、精子数连续三次在2千万以下或有睾丸萎缩者;平卧时 曲张之静脉可消失者,可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。手术途径有:
 
  一、经腹股沟管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:与疝切口相同,显露精索,找出精索内静脉主 干及其分枝,将其结扎。此手术途径简便,常用。可同时结扎扩张的精索外静脉和睾丸引带 静脉,如术中用手术显微镜,效果更好,反复率低,并发症少。你的情况怎么样?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?点击了解
 
  二、经髂窝途径:左下腹斜切口,推开腹膜,于腹膜后、髂外动脉前找到精索内静脉予 以结扎、其优点是若于此处误伤精索内动脉亦不会引起睾丸萎缩。缺点是不能同时处理交通 支。
 
  【温馨提示】精索静脉曲张的病因是什么?要怎么诊断和治疗?以上是中山东方泌尿专 科医院专家的介绍,希望对您会有帮助。精索静脉曲张的危害很大,一旦发现感染,必须及 时到正规专业医院进行治疗。如有相关问题,可拨打我院免费电话:0760-8881-5111,或在 线咨询我院专家。

        男科疾病不可小觑,若出现征兆,请及时到正规专科医院就诊,东方男科医院有权威专家在线您解答疾病问题,根据病情提供专业的治疗方案,并为您的隐私保密
24小时健康热线: 0760-88815111
医院地址:中山市石岐区悦来南路1号(吉之岛对面)
粤ICP备15024271号